学术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问道于器:一位科技考古工作者治学之路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1日 14:02    点击次数:835

429日晚,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研究生会主办的“青春有约”系列访谈如期举办。本次访谈聚焦于科技考古,主题为“问道于器,科技探源”,邀请到了我院特聘专家、大英博物馆文保与科技部资深科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冶金考古博士王全玉教授。访谈于“腾讯会议app”举办,采用线上互动的方式进行,由2018级考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赵星宇主持,18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访谈开始,王老师和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她说,自己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在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系非金属材料和瓷釉化学方向学习,这个时期奠定了她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基础。在校期间,一场关于青铜器腐蚀机理的讲座,激发了王老师对青铜器的兴趣,而当时国内在青铜器科技分析领域的研究还存在着空白。于是,她便开始投身于这方面的探索,并且为了深入研究这个新的领域,在一系列的海外访学经历后,王老师进一步申请成为了英国伦敦大学冶金考古博士。

谈及海外留学,王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目标清楚,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浓厚的研究兴趣,不能盲目追求海外学历。王老师以自身为例,介绍道自己在申请伦敦大学冶金考古博士时,一是因为有着明确的学术研究课题和学术发展方向,二是对青铜器科技分析有兴趣并且也有学科知识储备。她提醒大家,国外大学会更加注重课堂讨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对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大家考虑海外留学时要做好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

谈到在大英博物馆工作的经历,王老师那份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她表示,这是一份能够让人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并为之兴奋,为之坚守。大英博物馆拥有世界最顶级的藏品,在这里能与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邂逅,这对一位学者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术资源和文化财富。王老师回忆道,自己在做青铜器科技分析时,既会感叹中国青铜器的厚重和庄严,又会惊讶于英国铜器的轻薄和精致,古人匠心,深藏于器物工艺,这种新奇的体验不禁令人欣喜。

此外,王老师还就科技考古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现在,科技考古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同时也暴露出研究不充分、急于求成等问题。对于科技考古的发展理念,王老师介绍了海外的一些经验:“文物的档案记录也是其历史的一部分。”她提到,大英博物馆现在更加注重文物防护性保护和安全评估,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文物信息档案系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随后,王老师分享了一些治学经验。一是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行科研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引申出其它相关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长此以往,可以做到厚积薄发。二是对于撰写科研论文,她建议我们要早做准备,明确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目标,就研究课题及时和导师交流沟通并确定其可行性和研究思路。三是在课堂上要多参与讨论和发言,及时提出问题,这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四是要珍惜青春时光,不负韶华。

最后,当问及作为一名女性考古工作者的感受时,王老师坦言性别并非区分工作能力的标签。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关键是要树立信心,不要妄自菲薄。信心是一种动力,大家要充满信心,认清自己,在做到扬长避短的同时尽力提升自己。

最后在提问环节,王老师和同学们就公众考古、文物建档、科技考古与科技史研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这次访谈中,王全玉教授深厚的学养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大家受益颇深、倍受鼓舞,以满屏的“鼓掌”表情表达了对王老师的敬意。她以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和真诚的讲述,带给了大家许多启发与思考。



【作者:李志伟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上一条:林留根研究员谈“崧泽王和他的时代——长江下游史前文明探源”

下一条:王青教授谈“天地人神:二里头神灵考古探索”


关闭